引言
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在医疗、护理、餐饮、卫生等多个行业中,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详细阐述手卫生工作规范,以帮助各类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手卫生操作。
手卫生的定义与重要性
手卫生是指通过洗手、手消毒等方式,去除或杀灭手部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过程。在医疗机构中,手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,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医院感染,其中许多感染可以通过有效的手卫生得到预防。
手部是细菌和病毒的天然载体,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物品和表面,容易导致手部污染。如果不进行手卫生,这些微生物可能会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给他人,引发疾病。
手卫生工作规范的基本原则
1. 时机选择:在进行下列操作前、后必须进行手卫生: - 接触患者前后; -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; - 处理患者血液、体液、排泄物等污染物品后; - 处理污染物品后; -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; - 手部受伤或污染后。
2. 手卫生方法: - 洗手:使用流动水、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,时间不少于20秒; - 手消毒: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或含酒精的手消毒液,均匀涂抹于双手,轻轻揉搓至干燥。
3. 手卫生用品: - 洗手液:应选择无刺激、无过敏、易冲洗的洗手液; - 手消毒剂:应选择高效、广谱、速干、无刺激的手消毒剂。
手卫生操作的步骤与技巧
1. 洗手步骤: - 打开水龙头,湿润双手; - 涂抹肥皂或洗手液; - 用流动水冲洗双手,注意手指、手掌、手腕等部位; - 用纸巾或干手机彻底擦干双手。
2. 手消毒步骤: - 取适量手消毒剂; - 均匀涂抹于双手; - 轻轻揉搓至干燥。
3. 技巧与注意事项: - 洗手时,注意手指、手掌、手腕等部位的彻底清洗; - 使用手消毒剂时,避免直接接触眼睛、口腔等部位; - 保持手部干燥,避免交叉感染。
手卫生工作的监督与培训
1. 监督: - 定期对医务人员、护理人员等进行手卫生操作监督; - 对手卫生操作不规范者进行纠正与培训。
2. 培训: - 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,提高从业人员的手卫生意识; - 结合实际案例,讲解手卫生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。
总结
手卫生工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,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遵循手卫生工作规范,提高从业人员的手卫生意识,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率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创建一个安全、健康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浙江远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手卫生工作规范:手卫生规范内容 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